您的位置:  主页 > 县区动态 >

县区动态

源汇区工商联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调研报告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的重要载体,是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的重要措施。为全面了解全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步伐,区工商联组织人员进行了专题调研,具体情况是:
一、我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源汇区按照“分类指导、科学规划,群众自愿、就业为本,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将全区109个行政村整合为53个新型农村社区,着力破解“规划怎么搞、土地怎样用、社区在哪建、社区怎么建、资金哪里来、人往哪里去、民生怎么办”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在扩大干河陈村蓝湖社区、大刘中心社区、大庙王社区、空冢郭村社区4个新型农村社区规模、完善配套设施的基础上,启动了小村铺社区、杨冢社区和三里桥社区,共整治土地1200多亩,建成750多套乡村别墅式民居和1800多套多层高层住宅,同步建设配套基础设施。
我区把近郊村、产业集聚区内村庄作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突破口,对于远郊村,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与社区所需土地的内挂钩政策。对于近郊村,利用优惠政策,避免违法占地。建立由土地、建设等多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分工,加强监管。我区每年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区级财政投入不少于1000万元。对于腾出的土地,按规定收取的增减挂钩指标交易资金及这些土地用于城市发展收益部分的一半,全部用于所在村社区基础设施配套和群众购房优惠或贴息上。探索市场化投资机制,吸引民间资金等各方力量参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通过现代农业推动、园区带动、城镇拉动、集体创业等措施,扩大产业支撑,解决农民就业。
新型农村社区的住房,合理用于安置本社区规划整合的行政村群众入住。
我区不断提升各项社会事业支撑能力,使“村民”变“市民”。鼓励农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实现土地流转,享受土地增值分红。加大技能培训和创业帮扶,分享城镇化发展的成果。群众自主选择办理城镇居民医保或新农合,把新型农村社区的居民纳入城镇低保范围。把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有效手段,做到社区住宅与公共服务设施同时建设、同时竣工、同时投入使用,满足群众在医疗卫生、社区警务、劳动保障、人口计生等方面的公共服务需求,最大限度方便居民生活。
二、我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崭新课题,现在仍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难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第一,建设资金缺口较大。一是财政政策捆绑、项目整合的扶持资金非常有限,难以弥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及维持正常运转资金缺口。二是多数农村集体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农民群众不很富裕,主要靠农民群众自身筹集解决困难很大。三是土地置换资金到位滞后,土地置换补助金须土地复垦验收合格后才能到位,而土地净收益补助则要等到土地招拍挂之后才能支付。同时,新型社区建设方缺乏主动筹资的精神,对区里社区建设投融资平台过度依赖,也是其中原因之一。       
第二,部分群众积极性不高。受传统居住观念影响,广大农户形成了相对封闭的生活习惯,习惯于独门独院式的居住生活方式,且生产生活成本相对于新型社区较低,再加上入住社区后生产设备存放的不方便,致使部分低收入群众对于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积极性不高。 
第三,社区建设及配套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从已建设的社区现状看,虽然社区规划层次较高、具有一定的规模,但与整体农村发展水平及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初衷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水、电、路、气、医、学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重建轻管”依然存在。    
三、加快我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建议       
第一,创新组织形式,健全工作推进机制。进一步加强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领导,充实调整现有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指挥部,抽调相关单位业务骨干,组成一支业务熟、素质高、能力强的新型社区建设队伍,具体负责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组织协调、政策拟定、措施落实、施工管理、监督检查等工作。强化联席会议、一事一议制度和社区建设进度周报制度,尽量减免各种规费,集中办理各种手续,简化办事程序。同时,进一步明确部门、镇(街道)、村(居)委会、农民群众在社区建设中的具体责任,形成“政府统筹推进、部门协调配合、镇(街道)、村(居)积极运作、农民参与联动”的工作推进机制。       
第二,搞好宣传发动,突破常规推动建设。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简报等各种宣传载体,对社区建设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宣传。在规划建设、创新内容、建设标准、运作模式等方面,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公开透明、阳光操作。对社区建设实施全程监督,让群众享受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因地制宜发动群众,“钱不够的不用慌,可帮你联系银行,也可攒攒钱再迁;想不通的不用慌,想通了再迁;意见不一致的不用慌,商议好再迁”。在宣传引导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梯次推进,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速度。       
第三,强化资金统筹,形成多元投入格局。明确以区为主的新型社区建设资金统筹主导地位,加大力度,整合扶持项目。充分利用土地整治投资公司这个平台,专门经营增减挂富余指标,实行市场化运作,采取多种途径,争取社会资金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财力支持,推进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顺利开展。同时,将城乡土地增减挂钩、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新农村建设等多个部门涉农资金捆绑使用,按照“渠道不乱、各负其责、各计其功”的原则,不改变投资管理渠道,在发改委、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下,借助土地投融资平台,严格按照建设项目总体规划,强化区级政府整合作用,集中投放,综合使用,努力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提高资金利用整体效益。       
第四,狠抓质量安全,提升整体建设水平。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必须自始至终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运作、高质量建设。严把质量安全关。继续严把施工图审查、招标、监理、质监与安监等重要环节,充分发挥相关部门对于新型农村社区农村住房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作用,对在建工程进行安全、质量、手续、监理、节能方面的全面检查,切实搞好建筑质量监理和工程验收,确保社区建设质量安全。           
第五,制定产业规划,促进农民就业。农户入住社区后,虽然生活开支有所增加,但相对完善的服务功能,可以使他们从繁重的家务和土地劳作中解放出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发展产业、增加收入。一是制定产业规划,加快土地流转,发展集约种植、养殖。二是引导好各种农村协会组织在社区中的衔接,为农副产品的外销搭建好平台。三是有针对性地引进劳动密集型、适于松散管理、分散经营或生产的企业,为家庭妇女和居家留守人员经营生产提供更多机会,以增加他们的收入。       
第六,加强社区管理,深入探索农村服务社区化的有效形式。推进农村服务社区化,要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实际、分类指导、科学谋划的原则,推进硬件建设再提高,软件建设上水平。进一步加强完善新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对原有制度进行整合、完善、规范,并对成功的、符合自身实际的城市社区管理模式加以借鉴,构建公共服务管理体系、社区服务体系和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要以人为本,民主管理,健全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推进支部服务社会化、党员服务具体化,强化服务意识,拓展服务领域,切实以“富民、便民、亲民、安民”为目标,保障社区农民可以享受到像城市社区居民一样快捷高效、周到全面的服务。
 



Copyright@ 2007 WWW.LHFIC.ORG.CN

地址:漯河市沙北路3号     电话:0395-3138207    备案号 :ICP备0706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