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主页 > 商会论坛 >

商会论坛

煤炭产业面临大考但非危局

 

  我国煤炭工业进入21世纪后,经历了十多年的高歌猛进,如今忽然进入下行区间,出现了库存增加、市场滞销、价格下行、货款回收迟缓及部分煤炭企业工资发放难等一系列不太乐观的现象。煤炭工业不会再延续过去十多年快速发展的态势,已是铁板钉钉的事情。但是,这会意味着煤炭行业会从此陷入低迷吗?要对这一问题进行解答,就必须清楚目前煤炭市场下滑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外冷内热”是市场下滑主因


  一切问题追根溯源还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危机及其引发的欧债危机持续蔓延,让世界经济低迷、消费需求不旺,直接影响到了我国出口,而出口增幅的萎缩则影响了我国一大批外向型企业的发展,于是,这些企业或关闭,或减产,生产用电需求下降。我国的煤炭大多是用来发电的,用电量下降带来的是电厂减产,用煤量随之减少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国外煤炭市场波动的影响只是部分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我国国内经济增幅回落。“十一五”我国经济年均增长11.2%,与此相适应,煤炭产量分别增长11.28%、7.98%,煤炭消费分别增长10.60%、8.34%。2011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9.2%,煤炭产量同比增长8.8%;煤炭消费量同比增长6.3%,今年以来各方面的数据进一步下降,可以说,“十二五”我国的经济增速回落已成定局。而伴随电力、钢铁、建材和化工等主要耗煤行业用煤增幅几乎会同时趋低,“十二五”后几年,我国煤炭消费需求也基本不可能重现前些年高速增长的情景,估计煤炭消费需求量年均增幅将在4%~6%波动。


  不过,新能源快速发展的趋势可能还会继续压低以上估计。继续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是我国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转变的战略环节,也是我国改变能源消费结构的重要着力点。不可否认的是,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有助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水平、减轻碳排放压力,但是,也要看到,其成长越快,传统化石能源尤其是煤炭的能源消费贡献率越受影响。按照国家规划,到2020年,我国新能源投资累计将达5万亿元,发电装机容量预计2.9亿千瓦,相当于7亿吨左右电煤的发电能力。


  以上谈的都是煤炭市场的需求一侧“趋冷”给煤炭市场带来的影响,与煤炭市场需求一侧“趋冷”形成相对比的是,煤炭供给一侧的“趋热”让煤炭市场的表现变得更加沉闷。近十年来,随着煤炭市场越来越被看好,煤炭企业及许多非煤企业纷纷进入煤炭行业,加大资金投入,抢占煤炭资源。“十五”期间,我国煤炭采选业累计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2253亿元,“十一五”期间,我国煤炭采选业累计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则达到了12489.7亿元,是“十五”的5.54倍,相当于新中国成立55年煤炭投资总和的2.8倍。而进入“十二五”的开局之年2011年,煤炭采选业累计固定资产投资热度不减,总额达4897亿元,同比增长29.9%。鉴于快速开发建设煤矿迅速积聚的巨大煤炭产能,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国内经济增幅降低和煤炭市场需求减少的情况下,煤炭供给一侧产能过剩的特点变得日渐明显。


  可以说,“外冷内热”既是我国煤炭市场的主要表现,也是煤炭市场呈现出如今特点的主因。


  是否在重复昨天的故事


  客观讲,现在的这种严峻状况,并不是我国煤炭行业遭遇的第一次挑战。1998年和2008年,我国曾经面临过两次相似的考验。


  1998年前后,我国国内经济结构出现重大失衡,经济发展速度突然放缓,煤炭市场需求严重不足。那时候,煤炭工业部撤销才不久,煤炭企业刚刚下放地方管理,全国煤炭企业数量多、经营分散,大部分企业经济规模较小、生产力水平较低,而那些规模较大的煤炭企业由于受到历史包袱的拖累和计划经济的影响,竞争力和自控力也较弱。所以,整个煤炭行业陷入极度困难境地,很多煤炭企业想到那几年就心有余悸。无论对煤炭行业还是对于煤炭企业而言,这都是一场名副其实的“考验”。


  谁也没想到,10年之后,2008年,受累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国煤炭市场再次迎来考验,那时,我国产品出口短期内遭受重创,产品出口量增速急剧下降,市场出现了萎缩势头,国内生产用电量剧减,煤炭行业因而也出现了煤炭积压现象。但当时国家果断出动4万亿投资,加之地方、企业配套投资,特别是“铁、公、基”建设掀起高潮,国内市场回暖速度也很快。不多久,伴随国民经济的企稳回升,煤炭市场也实现了平稳过渡转而上行,继续保持向好发展的势头。总体而言,这一次煤炭行业遭遇的只是“小考”,煤炭市场波动并不大。


  煤炭市场最近出现的新变化,与历史上遭遇的这两次异动相比,有很大不同。


  从所面临的压力的角度,此次考验的广度和深度都有增加。1998年的煤炭危机,主要是因为国内经济体发生了问题,2008年煤炭行业面临的短暂困难,主要是因为境外经济体发生了变化。但是,眼前这次,首先是国内经济和国际经济同时处于慢速运转状态,另外,煤炭上下游产业以及煤炭产业又一起面临不景气的情景,可以说是“内外交困”。


  但也具备一些有利因素。例如,我国宏观经济处于较高发展速度的态势没有改变,目前,经济发展速度调低其实是国家的主动行为,这也是政府还没有对煤炭行业发生的变化采取应对举措的原因。从这个意义上,政府调控的空间还是很大的。当然,经过十多年快速发展,特别是近几年的煤炭产业整合,我国煤炭大基地、大集团、大矿井建设取得巨大进展,煤炭行业、煤炭企业的实力壮大了,生产力水平提高了,自律自控的意识生长了,应对危机的能力和实力也增强了。


  可以肯定,我国这次煤炭市场面临的考验虽然可能甚于2008年,但是,绝不会重演1998年的危机悲剧。然而,即便如此,煤炭业也不能掉以轻心,而应积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应对,以合力化解这场煤炭市场危机。


  迎难而上主动调整


  无论政府还是煤炭企业,都需要迎难而上主动调整。


  从长远来看,国家在《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科学布局、集约开发、安全生产、高效利用、保护环境的发展方针,仍然是我国煤炭工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但同时,我们也要从全球视角分析我国煤炭工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做到坚持国内外“利用两种资源、面向两个市场”的发展。


  在这一基础上,政府要在宏观调控上有大手笔。通过强化国家《煤炭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实施,在煤炭地域布局调控、产能限制、产业发展方向引导等方面加大行政指导力度,确保“规划”落实到位。同时,在煤炭企业发展环境配套方面,加强国家产业政策及相关法规审查与调整,着眼为煤炭企业减赋和有序竞争创造条件,如清费立税、电煤价格并轨、加快去消铁路建设基金和推进电力体制改革等;在产业规划方面,继续推进煤炭企业更高水平的重组整合,加大力度引导和推动煤炭与上下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引导煤炭企业着眼大局自律自控发展,有序推动实施煤炭企业“走出去”国际化战略。


  至于企业,首先要练好内功,增强市场竞争力。坚持眼睛向内,围绕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加强管理、挖掘潜力;合理生产布局,提高矿井技术装备水平;从人工、安全、材料、设备、资源、环境、拆迁、资金、税费等方面优化大成本结构,在确保满足安全生产和职工幸福指数的前提下,节支降耗;根据用户需求,通过煤炭洗选、配比和深加工等措施,优化产品结构。


  此外,还要跟踪和把握煤炭市场政策、消费、需求、供给等不同侧面的变化趋势,以及时调整经营策略。要关注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和能源结构调整政策对煤炭市场的影响,西部大开发建设给煤炭产业与市场格局带来的变化,以及电力、钢铁、化工、建材等重点耗煤行业的发展情况。通过综合分析预测这些影响因子的变动,对煤炭市场的变化做到提前知道,应对有策。


  (作者分别系中国煤炭经济研究会秘书长、兖矿集团战略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Copyright@ 2007 WWW.LHFIC.ORG.CN

地址:漯河市沙北路3号     电话:0395-3138207    备案号 :ICP备0706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