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主页 > 商会论坛 >

商会论坛

民营企业“接班潮”

      开篇的话/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领导人的传承与交接,中国的民营企业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渐渐步入而立之年,未来10年中国的民营企业将全面进入接班时代。这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也关系到中国未来1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兴盛与发展。

  事实上,民营企业交接班是一个自然过程,也是一个经济过程和法律过程。发达国家,这一过程延续了数百年,数十代人,日本最长寿的家族企业有1400多年的历史,但是在中国,这一过程中断了60年,现在是第一次。

  不仅如此,目前中国经济处于特殊的历史转型期,企业家在换代,经济亦在转型:中国的经济必须从投资拉动型转向消费拉动型,从数量经济转为质量经济,从粗放经济转为集约经济,从不可持续增长转向可持续增长,中国的经济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此刻,中国的用工成本不断上升,中国的劳动力不再廉价,不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劳动合同法》实施,工资协商制度推行。过去很多企业是“先污染后治理”,今后对企业环境的保护要求会越来越高,环保治理成本大增,能源、资源、土地成本大幅上升,出口环境恶化……

  总之,过去老一代企业家曾赖以成功的外部及内部条件都将发生改变。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情。老一代企业家完成了中国经济从计划向市场的转型,解决了中国经济从小到大,从无到有的问题,但没有完成从大到强,从快到好的转型。新一代接班人能否接好班,能否完成时代所赋予的使命,这是关系中国经济未来几十年命运的大问题。

  新一代是否就是人们眼中的飙车炫富的富二代,他们在国外受到的教育理念能否与中国现实结合,产生正面影响?

  父辈企业家如何能让子女顺利接班,是直接进入董事会做决策还是从基层做起,或是让子女管理一个部门,甚至另行创业?

  接班人与父辈经营理念、管理方式不同,无法与老臣共事怎么办?两代人对企业下一步发展意见不同、使命感不同怎么办?面对子女不愿接班,中国职业经理人队伍及其制度又欠成熟的环境,企业家怎么应对?《中国经营报(博客,微博)》“新一任接班人”专题将分别就以上问题一一探讨。

  目前中国民营企业接班人情况如何,有多少企业进入接班期?主要分布在哪些行业?遇到的共同问题是什么?请看本期专题。

  中国的民营企业,特别是一些家族企业,是近二三十年来中国经济最活跃的个体。2012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截至2011年末,中国的民营企业已经超过840万家,占企业总数的87.4%,对GDP的贡献率从改革开放初期不足1%,发展至今超过了60%。娃哈哈、新希望、格兰仕、俏江南……出现了一个个令国人耳熟能详的民族品牌。

  在中国经济的转型期,第一代民营企业家渐入耳顺花甲之年,一方面需要应对经济环境的变化,同时也在不断地思考如何让自己的企业“基业常青”,如何让新一代接班人撑起企业新领军人的大旗。接班人的状态直接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与前途。

  82%的“接班人”不愿接班

  在最近的很多公众活动上,新希望集团创始人刘永好和女儿刘畅总是同时出现在公众的面前。面对记者的提问,刘永好常说:“这个问题让刘畅回答更适合,她比我了解得更多。”拥有北京大学MBA背景的刘畅从2002年起就进入了新希望集团,担起了团委书记,后又进入董事会。

  显然,刘永好正在扶女儿刘畅顺利接班。两年前,和刘永好出席公共活动,她给公众留下的印象还是父亲身边的一个“乖乖女”,静静地聆听记者的提问与父亲的回答。如今刘畅已经初现一名女企业家理性、练达的风范。

  “创业难,守业更难。”刘畅告诉记者,从小她就觉得自己与身边的伙伴不一样,没有哪个同学家里有汽车,自己却能坐着汽车上学;二十几岁的女孩,都梦想着有一天能背上LV,自己却能轻易拥有。“但是这种对物质的满足感似乎很快就没了,更多的感觉是身上的责任与压力比别人更重。”

  子承父业天经地义,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民营企业家都能像刘永好这般,让子女边学习边接班,并不是每个企业家儿女,都像刘畅这般理解身负的压力与责任。

  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是中国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地区。广东省工商联的调查显示,高达61.8%的企业主希望子女接班,有计划未来10年内由子女接班的达30.5%。

  让子女接班似乎很早就提上了企业家的日程。草根起家创业的第一代企业家,多数学历不高,万象集团董事长鲁冠球15岁时辍学做了打铁学徒;福耀玻璃(600660,股吧)的曹德旺9岁才上学、14岁就被迫辍学,在街头卖过烟丝、贩过水果、拉过板车;红豆集团董事局主席周耀庭的学历只是初中毕业……类似的情况不胜枚举。

  然而企业家们多数认为,接受更好的教育能够让子女更胜任接班人。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选取了182家中国家族企业最杰出的企业,同时对同行业排名前3位的优秀企业进行调查,并重点剖析了54家龙头企业,结果显示,大多数“接班人”都具有国外留学的背景,即便没有留学背景,很多也在国内名牌大学获得博士、硕士、EMBA、MBA、学士等学位,受过非常系统的教育培养。

  被调查的重点企业中,华西集团的吴仁宝已年过八旬,12位企业家已年过七旬,这些知名企业的创始人平均年龄63.8岁,182家被调查企业所有创始企业家的平均年龄为52岁。然而他们的子女中,仅18%的第二代愿意并主动接班,多达82%的“接班人”不愿意、非主动接班。“其重要原因是他们看到太多父辈们的辛苦与无助。”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余明阳教授这样解释。

  不愿做实业

  更愿做投资

  30年前,中国正处在物质短缺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时期,冰箱、彩电凭票还要托关系走后门才能买到,拥有一双时髦的皮鞋,一身合体的西服,告别筒子楼、大杂院住进独立的单元楼房,这是多数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为了让国内的商品不再短缺,第一代企业家很有魄力,自己干,发动家人一起干,甚至雇上三五个工人,一个小作坊就成立了。接着市场越做越大,办起了工厂,从半自动到全自动的生产线,产品远销国外……

  这几乎是第一代企业家的创业缩影。改革开放初期成立的民营企业,几乎全部集中在制造业、服装加工业、食品快消领域,用“实业家”来形容他们一点不为过。

  然而,今天的接班人,多数拥有系统的教育背景,不乏大量的“海归”,深谙资本之道,他们更加钟情于虚拟经济,对于网络、电子商务、盈利模式、VC、PE等投资方式感兴趣,这是父辈们创业很多年都不曾听说过的新名词。而他们对创办实业、成本控制、精细化管理却不感兴趣。

  “国内民营企业做实业太不容易了,有时候鼓励民营经济创办实体经济,有时候又"国进民退",开办一家企业,不仅要考虑生产、制造、销售等问题,还要承担一些本该由政府承担的费用。在国外,只要做好企业依法纳税,别的事情全不用考虑。”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接班人说,父辈在山西做煤炭生意,从初中起他就到国外留学,如今正准备接班,“如果我接了父亲的班,打算把企业转型做资本投资,这或许比采矿运煤更体面,想必也没那么辛苦。”

  根据《中国经营报》记者的采访,在2008年开始的山西煤改过程中,不少从煤炭行业出身的企业家(“煤老板”)都抽资出来,将资金交给了下一代,从事文化产业的投资,这一方面与第一代“煤老板”希望改变自身形象有关,另一方面也在暗示新生代所追求的更体面的创业环境以及更多的精神层面的东西。

  另一方面,父辈们创业的成功,凭借的是对市场的敏感与果断的决策,成功有时候靠运气,“拍脑袋”、“凭感觉”做决策的次数很多。而接班人们接受了现代管理学的培训,习惯了绩效考核、目标分解、用数据说话这些管理思想,两辈人的管理理念有着本质的不同。

  以娃哈哈的宗庆后父女为例,父亲宗庆厚秉持的中国传统的用人之道,在管理方面更讲究“情”、“理”上的平衡,而从美国商学院毕业归来的女儿宗馥莉则更看重规则,强调效率。体现在接班选择的方式上,宗庆后父女就与刘永好父女有很大差异。宗馥莉回国后,父亲为其创办了子公司,让其亲自操刀上阵,体现在管理的传承上,宗馥莉则强调父亲的老人一个不用,全都用自己培养的新人。与此同时,宗馥莉使用了大量西方化的管理方式及管理技术,更强调效益与效率。

  “如果说创始企业家更多强调的是"一招鲜吃遍天"的简单竞争方式,那么二代企业家则面临着系统竞争的全新考验,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线下网络与线上网络、硬实力与软实力、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物质奖励与精神激励等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元素都需要新一代企业家去整合和考量,没有这样的驾驭能力,根本无法适应系统竞争时代的考验。”余明阳说。

  以当前中国民营企业普遍面临的一大问题为例,如何打通融资路径,如何以较低的成本获得企业发展的必需资金,如何借助资本杠杆和金融手段让企业获得更迅速的发展,正是考验企业如何适应当前环境的重要命题,在这方面,新生代企业家显然则更有优势。

  以浙江制鞋企业康奈为例,儿子郑莱毅接班之后,同样非常优秀的女儿郑莱莉则将一部分精力用来帮助公司进行资本的整合与管理,实现了很好的实业与资本的结合。

  当然,尽管成功案例层出不穷,但接班冲突仍然是当前企业传承方面面临的一大问题。子女不想接班、不胜任接班人是困扰不少第一代企业家的问题。事实上,很多接班人并不希望步父母的后尘,广东省的二代企业主中,由父母出资创业的达13.4%,不少都闯出了条新路,在创意产业小有所成。民营企业的“接班潮”来临,一部分民营企业基本完成了交接班工作,有些将企业带入了新的发展境界,有些实现了升级换代、优势互补,也不乏出现了“创二代”。

  无论子承父业继续做好实业还是转型投身虚拟经济体,对接班人而言,企业家的“创业精神”至关重要,余明阳认为,“二代企业家有开阔的视野、良好的教育、父辈的辅佐……只要有优化的环境和充分的引导,"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长江后浪推前浪"是必然的结果。”


 


—— 信息源自:中国经营报



Copyright@ 2007 WWW.LHFIC.ORG.CN

地址:漯河市沙北路3号     电话:0395-3138207    备案号 :ICP备0706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