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会论坛
梁达:收入慢于经济增长影响可持续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并未随着经济增长而同步提高,经济增长、财政收入增长等重要指标增速均快于收入,加之居民收入差距在拉大,已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梁达 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不同步的几种表现 目前我国已由单纯追求GDP增长转向可持续发展。重视并提高居民收入水平须摆到重要位置,尤其是在高通胀的情况下,更应把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同步性和协调性当作重点来抓。而当前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不同步的主要表现有四个方面。 1、居民收入长期低于经济增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速一直慢于GDP的增长。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979-2010年,GDP年均增长9.9%,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3%和7.3%,经济与收入增速相差2.6个百分点。 其中近10年来的2001-2010年,GDP年均增长10.5%,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9.7%)0.8个百分点,高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速3.5个百分点。 据初步测算,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6%,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7.6%)2个百分点。而多年的数据均显示出,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的不同步和不匹配现象由来已久。 2、消费所占比重长期低于投资的份额。 收入增长低于经济增速的后果之一是导致我国居民消费率长期偏低。2000年以来,我国投资率连年提高,消费率逐年下降。投资占GDP的比重由2000年的35.3%,提高到2010年的48.6%,最终消费的比重则由62.4%下降为47.4%。 而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大国的投资率一般为20%—30%左右,消费率一般为70%—80%左右。2001-2010年,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年均增速达23%,高于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8.1个百分点。 3、居民消费增速明显慢于经济增长。 收入的多少决定消费需求的强弱。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居民消费增速长期慢于GDP增速。按照当年价格计算,1990—2003年GDP年均增长15.3%,而居民消费总量年均增长13.8%,居民消费增长比GDP增长慢1.5个百分点。特别是2000年以后,居民消费连续4年慢于GDP的增长,年平均增速差距多达2—3个百分点。不仅居民消费总量增速缓慢,人均居民消费水平提高速度慢于经济增长的情况更加明显。 201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9748元,扣除价格因素,比2005年增长65.7%,年均实际增长10.6%。而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3471元,比2005年的7943元增长69.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8.1%,年均实际增长8.2%。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382元,比2005年增加1826元,年均名义增长11.4%,扣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年均实际增长7.8%。人均GDP增速分别高于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8和2.4个百分点。 4、财政收入大大快于居民收入的增长。 2001-2010年,我国财政收入年均增速达20%,分别快于同期城乡居民人均收入10.3%和13个百分点,表明劳动者收入水平提高幅度长期低于国家收入增长幅度,国民收入明显倾向于企业部门和政府部门,使得受到收入预算约束的居民消费不足,消费占GDP比重过低。 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不同步的不良影响 造成我国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不匹配的原因是复杂的,两者长期增长不同步,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一是不利于实现国民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我国经济不能长期依靠投资拉动增长。如果居民收入上不去,消费跟不上,社会再生产就不能顺利进行。投资增长会造成新的供给,而新的供给要靠新的消费消化掉。如果没有消费提供支撑,投资就可能在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带来产能闲置、产品积压、效益下降,最终肯定会造成经济的大起大落。 由于消费与投资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投资率提高,消费率必然走低。收入水平低、消费率偏低不利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容易造成部分行业产能过量、供求失衡,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影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二是会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收入水平不高导致消费率偏低,而消费率低表明经济总量用于消费的部分相对少。这不能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此外,收入差距过大还会影响影响社会稳定。 三是收入偏低容易形成消费断层与结构失衡,使潜在大市场难以持续扩张。自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呈阶梯状态,富裕层与贫困层的差距呈扩大趋势,直接导致了消费断层的产生,给企业产业结构的逐步升级与产品结构的有序替代造成了困难,导致市场结构失衡。 收入的分化又进一步导致了居民购买力和实际消费水平的不断分化。因收入和财富占有状况的巨大差异,富有阶层和贫困阶层之间实际生活状况的反差极为强烈。一些人生活富足奢华甚至奢侈糜烂;而另一些人则无力维持温饱。这种分化使得我国巨大的潜在市场在较长的时期内难以充分释放。 总之,收入水平偏低不利于释放居民潜在购买力;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对总体经济有不良影响;收入差距会影响消费的扩张,加剧城乡经济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甚至影响社会稳定,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努力促使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 1、要调整收入分配政策,促进分配领域的公平。 要树立“富民强国”的发展理念,调整国家与企业、个人的分配关系。更加注重初次分配的公平正义,调整“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政策,努力提高居民初次分配占GDP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有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初次分配重效率,再次分配重公平有失公正。 一是制定工资稳步增长的长效机制。目前,我国劳动力价格被严重低估。要用法律和行政的手段加快扭转劳动力价格偏离劳动力价值的问题。如:制定工资稳步增长的长效机制,严格监督企业最低工资标准的实施情况,建立健全工资协商制度等。 二是要确保农民收入增长充分增长目标的实现,必须彻底进行制度创新,下决心改变二元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城乡分离的各种制度,特别是要给予农民平等的就业、教育、医疗机会以及平等的国民待遇。以平等的原则作为制度创新的基本理念,构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平抑机制。 三是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改善分配关系、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前提。为增加城镇居民收入,要努力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要大力发展社区服务、餐饮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鼓励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加强劳动职业培训,引导职工转变就业观念,发展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落实好最低工资制度,确保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2、要处理好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关系。 解决投资率长期过高,投资与消费的结构失衡的问题,关键不在于简单地压投资,而在于通过积极地调整收入分配政策,切实不断提高各阶层居民的收入水平,使不断扩大消费建立在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相匹配的基础上,使消费增长真正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宏观经济稳定快速增长的同时,使投资和消费的结构关系趋于合理。 3、调整财政收入结构,减轻普通劳动者的税负。 继续推进新一轮税制改革,改变税制结构,在完善个人所得税的征管等方面,适当减轻普通劳动者的税收负担。在税制改革中要加快调整税制结构,降低增值税、营业税收入的比重,大幅提高消费税的收入比重,实行行政性垄断特别收益金制度,进行资源税改革。 4、是要加快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由于我国不同地区发展状况不同,导致了不同地区的居民收入差距,因此,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成为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提高欠发达地区居民收入水平的重要政策选择。为此要加快建立一般性转移支付为主、专项转移支付为辅的转移支付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