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主页 > 参政议政 >

参政议政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环节,对拓展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市服务业整体比重提升显著,但也存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于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的问题。持续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既能更加科学充分地利用各类生产要素,培育新的发展动能,还能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加快经济发展动力的根本性转换。
        一、我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
        我国《十一五纲要》将生产性服务业分为交通运输业、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其中交通运输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服务业,金融服务业由银行、证券、保险业及其他金融活动(如金融信托与管理、金融租赁、典当服务等)组成,信息服务业包括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商务服务业由房地产、租赁和商务服务组成。
改革开放以来,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业态先进、支撑未来的新兴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服务业结构层次不断优化,特色优势更加明显。截至2022年底,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855.9亿元,同比增长3.6%,居全省第三位,服务业增加值是5年前的2.54倍;服务业税收占比达到45.3%,增加值占比达到47.2%。自2020年起我市三产占比发生转折性变化,服务业占比超过工业,上升为支撑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2022年,漯河市服务业经营主体达到36.9万户,是2017年的4倍,占漯全市经营主体的比重达到90.4%。随着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也呈现加速发展态势并逐渐走向专业化、规模化,成为稳定就业和创新创业的主阵地。
      (一)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2022年,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32亿元,增长8.8%。公路货运量10058万吨,比上年增长27%;公路货物运输周转量330.9亿吨公里,增长10.3%;公路客运量433万人,下降63.8%;公路客运周转量3.2亿人公里,下降50.2%。全年邮政行业业务总量25.2亿元,增长11.3%。快递业务量2.2亿件,增长6.3%;快递业务收入14.4亿元,增长9.1%;电信业务总量23亿元,增长23.7%。
      (二)现代物流业全国领先。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现代物流业发展,紧紧围绕建设豫中南现代物流中心建设目标,以提质、降本、增效为导向,以产业融合联动为核心,不断培大育强冷链物流,协同发展快递物流,推动了全市现代物流业加快转型升级。一是现代物流产业呈现出综合实力雄厚。截止2022年底,全市现有物流业市场主体近3000家,其中A级及以上物流企业达到28家,占全省的12.6%,仅次于郑州市,规模和实力优势明显。二是快递物流和冷链物流优势突出。顺丰、圆通、百世汇通、申通、韵达等19个知名快递企业在我市集中布局、集群发展,辐射范围超过8万平方公里,覆盖人群近6000万人。冷链物流企业共423家,冷链运输车保有量约1.2万辆,占全省的60%;全国冷链物流百强企业我市上榜6家,占全省的56%;全市冷库总容量达120万立方米,占全省总量的20%。日前,我市成功入选国家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名单。三是物流载体功能完善。临港产业园成为省级服务业开发区,沙河港建成投用,临颍县现代物流园和中国(漯河)电子商务产业园已纳入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全省第二大快递分拨转运集散中心地位进一步巩固。
      (三)金融服务业稳步推进。截至目前,全市共有银行业金融17家、证券机构3家、保险机构40家、小额贷款公司8家、融资担保公司14家、金融服务网点329个,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金融组织体系不断完善。建立普惠金融服务站1081个、农村普惠金融支付服务点970个,基本实现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为乡村振兴增添了动力。全市金融从业人员近2万人,金融业对GDP的贡献度达7.3%。截至2022年末,全市本外币存贷款余额3068.16亿元,创历史新高。资本市场平稳运行:目前漯河市主板上市企业3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2家,中原股权交易中心累计挂牌企业320家,省定上市后备企业13家。
      (四)信息服务业亮点纷呈。2022年,全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47.3亿元,增长14.1%。建立全国首家食品云平台,实施食品云“千企上云”“千亿交易”计划;金大地、可口可乐、江山天安新型建材、微康生物等一批企业被评为省级智能工厂;漯河智慧岛成为全省首批获批的标准化智慧岛;中豹科技园、大数据产业园等一批数字经济重大项目加快建设。
      (五)商务服务业势头良好。2022年,全市租赁和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税收呈现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同比增长16%。依托电商服务领域的科技创新、服务创新和营销创新,电子商务、网络消费持续高速发展,线上购物、直播带货、网上外卖、社区团购等新消费模式火爆。中国(漯河)电子商务园区2022年线上交易额达83.19亿元,同比增长6.76%;跨境电商交易额11645万美元,同比增长10.69%;网络销售额占漯河市社会消费品销售总额的30%以上。以双汇、卫龙等为代表的工业企业电商运营服务加速成长,双汇电商销售各类商品47072吨,同比增长21.06%;实现营业收入8.6亿元,同比增长13.16%。
        二、我市生产性服务业存在问题和不足
      (一)交通运输业。经营成本不断增高。今年以来,随着国内油价的攀升,人力成本的增加,导致运输成本大幅上涨,加上车辆折损、保险、维修保养、司机工资等成本,运输企业利润微薄,大部分运输企业不惜以“大吨小标”、超限超载等违规违法行为开展承运业务,既造成国家税收流失,也给运输安全埋下了隐患。城乡建设发展不协调。相较于城市发达的公路运输,农村地区道路设施建设标准第、质量较差,乡镇客运站点建设迟缓,农村客运市场普遍存在成本高、效益差、非法营运车辆多,经营者积极性不高等现象。
      (二)现代物流业。物流网络货运平台的推广难度大,发展速度受限。网络货运平台是省政府“万人助万企”的重点扶持项目。以双汇物流为例,目前已注册车源近14万辆,货主4万多,车货差异大,各类食品企业、农产品等生产加工企业对双汇物流平台的认知度低,参与到平台寻找车源、货源的积极性不高,平台活跃度较低。疫情影响,物流经营低迷且日益严重。三年来,受上游企业停产等影响,道路货物物流受到较大冲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车辆运转周期变长(司机群体感染密度较高,致使运营时间拉长,交货时间滞后),大大延缓了经营效率。二是由于普通道路限行较多,司机被迫改走高速,运输成本相应增加。三是存在过度执法问题,导致物流成本人为增大。
      (三)金融服务业。利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明显不足。为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项目的支持,国务院先后出台8000亿元政策性银行专项信贷额度、3000亿元开发性政策性金融工具(后续又增加3000亿元以上额度)等政策。由于对于各县区对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政策了解较少,前期准备不足,所报项目大多不符合条件要求,截至目前,我市争取支持额度分别仅为2.26亿元、1.33亿元。2000亿元的对制造业、服务业等更新改造设备的专项再贷款,我市仅有4个项目符合条件,投放金额仅800万元。金融风险防范压力较大。由于经济下行和疫情冲击,银行信贷资产劣变压力增大,新财富事件已给河南村镇银行造成十分严重的负面影响,对我市也有一定影响;部分县区融资平台原利用的定向融资工具难以持续,平台违约风险剧增。
      (四)信息服务业。一是信息化项目集约节约建设程度有待提升,政务信息系统全生命周期管理亟需深化;二是数据互联共享还有差距,仍存在新的信息孤岛、数据烟囱等现象;三是目前我市尚未有本科院校,缺少成果转化平台和技术转移机构,成型的科技市场空白,科技成果转化、交易基本处于自发状态;四是创新人才短缺,缺乏高学历人才,专业技术人员过少,专业技术人员普遍学历不高,领军人才尤其匮乏,仅有院士工作站2家,没有外籍教授。
      (五)商务服务业。我市商贸服务业发展速度与全省和发达地区相比有较大差距,尚未成为拉动各次产业增长的主要动力,产业快速增长的动力还有待进一步激发。商贸服务业企业招商效果未完全体现,重大带动性发展项目缺乏。行业区块特色和聚集区建设相对滞后,龙头企业行业带动作用不明显,合力不足,没有形成明显的地方产业特色,集聚效应没有充分发挥,向外拓展市场、辐射吸纳周边地区的水平偏低,且行业发展现代化水平不高,“小、散、弱”等现象普遍存在。
        三、漯河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建议
      (一)交通运输业。一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着力解决“乱收费、乱罚款”等问题、加强对物流发展的规划和用地支持、加强和完善一批国家级物流枢纽、拓展物流企业融资渠道、全面严格落实取消营运车辆二级维护强制性检测等。二是继续推进货车检验检测改革、实施“三检合一”工作。三是着力解决城乡交通基础设施不均问题。要更加重视对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优化调整农村道路交通网络规划总体布局,科学合理布局交通网络枢纽,切实保障连接城乡一体。政府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提供政策方面支持,有效解决偏远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的情况。为了充分发挥出道路建设的重要作用,需要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情况,推进农村经济的建设,同时还要对现有的交通网络进行相应的整合,不断的优化交通网络的运输能力,更好的推动经济发展。
      (二)现代物流业。我市传统物流行业已经逐步做大,但距离做强的目标还有一段距离,需要进一步进行产业升级,在互联网加、无车承运人和多式联运方面持续发力。要不断加大科技应用引领数智化转型力度,加快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我市物流领域的加快应用,物流业务实现全链条在线化和数字化,为企业智能化转型奠定重要基础,为智能装备使用场景增多,人工智能技术在物流领域逐步落地保驾护航。要充分发挥中国食品名城有利条件,引导运输企业向物流、仓储、装卸、包装、园区服务等多位一体方面转型,向现代物流企业的行列迈进。要加大力度整合社会生产企业货源,把全市食品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物流企业、快递企业等加入“漯河市货运物流信息平台”,通过政府引导、工业企业参与、科技助力、物流企业实践应用等措施,不断提高平台发展粘性和活跃度,加快建成一个全国性、开放性、有影响力的物流生态平台。
      (三)金融服务业。一是加强对县区发改、工信、金融主管等部门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使用的宣传培训力度,抢抓时间窗口,做好项目谋划包装,做实做细项目储备和前期工作,积极争取更多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各类资金支持。二是加强对小微企业、科技型企业金融支持,建立动态“白名单”机制,加大信用贷款投放力度。三是通过与国内金融机构合作,加快解决我市食品企业“电商平台占款”问题,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支持漯河食品走向世界。四是建设金融服务大厅,建成集银行、保险、证券、创投、基金、担保、小贷、租赁、征信、会计、律师、评估、审计等为一体的一站式金融服务大厅,为企业定制化金融服务提供沟通交流场所。
      (四)信息服务业。一是高标准建设漯河云计算大数据中心。按照T3+标准机房建设市云计算大数据中心,服务全市及豫中南地区政务和产业信息化应用发展。二是筹划建设漯河信创云平台。在云计算大数据中心利用国产化的黄河CPU、国产操作系统鲲鹏、麒麟等自主可靠技术及设备,搭建漯河信创云平台,推进政府电子政务系统逐渐迁移到信创云平台,实现政务云安全自主可控。三是拓展城市智能运营中心(IOC)应用场景,通过城市各类数据采集、分类与建库,满足各部门在线调用、共享交换及应用开发,为城市运行管理、重点项目监管、城市应急指挥、消防救援、城市基层社区治理等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四是优化提升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立一件事一次办集成审批服务平台、有诉即办网上申报处置专区、万人助万企企业服务专区、适老化升级改造等特色服务应用,推进全市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五是加快推进本地院校“专升本”工作进度,提高办学质量,出台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吸引高技术人才来漯就业生活。
      (五)商务服务业。一是持续加大扩大消费支持力度。把支持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重要位置,加强对餐饮、文旅等受疫情冲击的传统服务行业,特别是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金融纾困帮扶,支持加快恢复接触性消费。通过进一步丰富促消费政策“工具箱”,积极运用家电以旧换新、发放消费优惠券等促消费形式,激发消费活力,释放消费潜力,繁荣消费市场。二是完善全市重点产业链金融支持政策,着力提升制造业、科技创新等金融服务水平。多渠道支持企业融资,引导银行机构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加大信贷投放。三是认真落实房地产市场纾困解难有关政策,扎实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实施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发挥保交楼专项借款作用和商业银行配套融资作用,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多渠道满足房企融资需求,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
 



Copyright@ 2007 WWW.LHFIC.ORG.CN

地址:漯河市沙北路3号     电话:0395-3138207    备案号 :ICP备0706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