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

中共漯河市委漯河市人民政府关于抓好六项重大攻坚任务实施经济发展突破的意见

(2013年11月1日)

     当前,漯河发展正处于爬坡过坎、攻坚转型的关键时期,既面临加快发展实现赶超的重大机遇,又面对区域竞争日趋加剧的巨大压力,迫切需要抓住事关全局的发展任务,进一步明确主攻方向,实施集中攻坚,务求取得突破。根据市六次党代会精神和“十二五”规划,围绕“一区两城一中心”和“两个率先”总体目标任务,市委、市政府深入研究经济发展重大专题,就抓好六项重大攻坚任务、实施经济发展突破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抢抓产业转移等重大机遇,按照“一区两城一中心”建设总体部署,集中力量、重点突破,积极作为、奋力争先,脚踏实地、务实重干,突出抓好项目招大引强、工业优化升级、骨干企业培育、服务业发展、县域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六项重大攻坚任务,促进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为实现“两个率先”奠定坚实基础,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作出积极贡献。
    2.主要目标到“十二五”末,全市经济总量和质量效益明显提高,增速    在全省第二方阵位居前列。投资和项目建设实现突破,一批超30亿元、超50亿元的重大项目签约或落地开工,发展动力和后劲明显增强。产业优化升级取得明显进展,食品产业更大更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化工产业发展壮大,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骨干企业群体梯次优化。县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主导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各县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全省综合实力排位前移。城市建设水平明显提升,漯河新区建设扎实起步,西城区开发和旧城区、“城中村”改造大见成效,建成一批标志性街区和重要节点,城市面貌显著改观。
    3.基本原则———突出重点,集中攻坚。
    抓住经济发展阶段性主要矛盾,坚持重点工作重点抓,突出关键环节,选准着力点,集中力量实施攻坚突破。
    ———着力提升,促进转型。
    正确处理好与快、质与量的关系,在加快发展、壮大总量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增加效益,不断增强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
    ———高树目标,争先进位。
    瞄准在全省争先进、创一流,全力加快发展、赶超先进,力求在全省考评中位次不断前移,努力跻身先进行列。
    ———真抓实干,务求实效。
        坚持立足于做,立足于实,把攻坚任务分解为具体项目,推进措施务实管用,各项工作扎实到位,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二、突出招大引强,强化经济发展项目支撑
    坚持把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作为扩大投资、推动发展的战略举措,围绕招大引强、围绕主导产业、围绕延链补链抓招商,突出招引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以招大引强的突破带动项目建设实现突破,为经济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4.突出招商工作重点。深入开展大招商、招大商活动,围绕工业、服务业、现代农业发展,瞄准国内外500强企业、中央大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深入研究其战略布局趋向和投资动向,有针对地引进一批标志性龙头型、基地型项目。要在招引超30亿元、超50亿元的大项目上有所突破,抓紧推进投资120亿元的生态食品产业园等在谈重大项目签约。根据上级产业政策和重点投资领域,谋划、包装、储备一批投资超30亿元、超50亿元、超100亿元的重大项目,完善重大投资项目库。抓住中原经济区、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等重大机遇,加强与国家、省相关规划的对接,争取申报一批重大项目进    入国家和省重点项目规划。
    5.改进招商方式方法。围绕提高招商引资实效,突出抓好驻地招商、以商招商和园区招商。
    在沿海发达地区等重点区域,设立专门招商机构长年驻地招商,重点招引行业龙头企业和投资超10亿元的重大项目。注重发挥可口可乐等外资企业、双汇集团等本土重点企业的作用,招引关联企业、新上投资项目,在以商招商上取得重大成果。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区、特色产业园区的载体作用,招引行业龙头企业及延链补链项目入驻。加强与产业转出集中地区政府及商(协)会、行业协会的合作协作,建立定期会商机制,探索共建异地工业园区、开发区分区等有效模式,集中承接转出地企业批量转移。
    6.加大招商工作推进力度。
    坚持实行“二分之一工作法”,各县区党政主要领导着重盯紧抓牢能够支撑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大项目。强化招商引资目标管理,突出招大引强任务落实,各县区及漯河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城区每年要引进2个以上投资超10亿元的项目,三年内力争引进1个以上投资超30亿元或50亿元的重大项目。落实重点项目建设工作例会、市县领导分包联系重点项目等制度,实行重大项目特事特办、行业龙头企业专人跟踪对接等制度,坚持重点项目和产业集聚区建设定期观摩讲评,加大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督    导落实力度。
    
    三、发展壮大重点产业,推动工业优化升级
    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按照集聚集群集约发展要求,把食品产业作为优先发展的战略支撑产业,把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产业作为重点扶持的战略新兴产业,把盐化工产业作为着力提升的传统优势产业,推动工业经济加快转型、提质增效,增强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7.持续做大做强食品产业。
    围绕建设最具竞争力的中国食品名城,坚持做大规模、扩大集群与拉长链条、完善配套并重,推动食品产业转型升级。壮大提升三大优势产业,以发展高低温肉制品、发酵肉制品、冷鲜肉产品为重点,巩固和扩大我市在全国肉类加工行业中的龙头优势;以提高粮食深加工和特色加工比重为重点,致力建设全国有影响的粮食加工基地;以发展葡萄糖饮料、植物蛋白饮料和乳制品为重点,扩大饮料生产加工能力。大力发展食品辅料、食品添加剂、食品机械、食品物流等关联配套产业,打造食品全产业链。加快食品产业技术创新,加强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加大功能食品、保健食品等高附加值产品研发力度,推进食品高端化。用好双汇集团并购机遇,建设双汇国际工业园,打造高端食品生产基地,支持双    汇集团建设总部基地。加强食品产业项目建设,每年实施项目100个以上,完成投资150亿元以上。建好中国食品百强工业园、临颍休闲食品产业园,吸引更多境内外食品名企名牌集聚漯河。
    坚持办好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提高知名品牌、行业百强企业参展比例,推进服务外包,建立电子交易平台和网上食品商城,提升专业化市场化电子化水平。
    加强宣传推介,提高食品名城知名度和影响力。
    8.加快培育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按照战略引进、重点培育、综合配套、集群集聚的要求,举全市之力培育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建设全省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依托东兴电子产业城,加快电子信息产业项目进驻,重点抓好与清华控股集团等龙头企业合作,促进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发展。
    在东城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功能配套的台商科技园,吸引台资电子企业入驻。加快富士康吉顺电子工业园、联创电子科技、渴望通讯设备、联想配件加工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壮大电子信息产业群体。建立电子信息产业专门招商组织,针对电子信息产业集中区域分别设立招商派驻机构,对接联系境内外知名企业,引进电子信息产业龙头企业及关联配套企业。对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争取智能手机终端产品配套龙头企业在我市布局。
    9.发展壮大生物医药产业。
        以增强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扩大产业规模为重点,引进增量、盘活存量,推进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化高质化,建设全省重要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加快淞江大健康产业园建设,以发展生物制药、日化用品、生物保健品为重点,规划实施裕松源检测中心、裕松源二期、生物提取等项目,实现大健康产业规模化发展。抓好沙澧医疗器械产业园建设,以发展医疗仪器、治疗装置、诊断试剂为重点,加快实施曙光健士三期等项目,建设国内有影响力的医疗器械产品生产基地。抓好舞阳医药化工产业园建设,推动医药化工与盐化工产业联动发展。招引境内外生物医药龙头企业,推进现有医药企业与知名制药企业合作和重组。以承接航空港生产外包业务为重点,推动我市医药企业逐步融入省内、国内医药研发链和产业链。
    10.做优做精化工产业。围绕建设全省重要的盐化工基地和钛化工基地,推动化工产业做大规模、拉长链条、提升层次。建设舞阳盐化工产业园,加快中盐60万吨食用盐、金大地三期、大为能源、维立特化工、亿鑫盐化工等项目建设,着力发展烧碱、纯碱及下游产品。建设邓湖钛化工产业园,加快兴茂钛氯化法钛白粉等项目建设,搞好钛白粉及上下游产品系列开发。加强与中化集团、中盐集团等央企、名企合作,力争每年引进两家以上化工行业知名企业。鼓励化工企业建立国家级或省级技术中心、检验检测中心,瞄准产业链终端和价值链高端,研发精细化工产品,优化产品结构。
    
    四、着力抓大育强,优化骨干企业群体结构
    坚持把壮大骨干企业作为强产业促发展的重要着力点,集中力量培育一批规模大、实力强、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大型企业,形成梯次优化、结构合理的骨干企业群体。
    11.实施“百户重点企业培育行动计划”。筛选100家规模效益好和成长性高的企业,加强扶持帮助,促其加快发展、做大做强。完善政策措施,支持兴茂钛业、际华三五一五、曙光健士、恒润等本土企业新上项目、扩大产能、开拓市场,壮大综合实力;鼓励外来企业追加投资、完善配套、以商招商,打造区域性生产基地。到“十二五”末,培育出年销售收入超600亿元企业1家、超50亿元企业3家、超20亿元企业9家、超10亿元企业13家。
    12.推进企业战略重组与合作。采取强强联合、外方控股、整体出让、分块搞活等多种形式,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培育一批新的重点骨干企业。推广西盟·健客等企业重组经验,支持现有重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实施靠大联强。推动市内企业间兼并重组,促进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力争每年有30家以上企业实现合作重组,引进战略投资30亿元以上。
    13.提升企业创新发展能力。
    认真落实企业创新能力培育3年行动计划,加强科技创新和应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完善政策措施和激励机制,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发展,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企业。加强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市级研发中心优先在产业集聚区布局、优先在行业骨干企业布局,力争“十二五”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建立研发中心。推进产学研结合,支持企业与高等    院校、科研院所合作,组建技术创新联盟,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基地。鼓励企业引进高级技术人才,加大技术改造投入,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
    14.推动重点企业上市。采取境内多板块IPO上市、借壳上市、海外市场IPO上市、新三板上市等多种方式,实现上市工作新突破。加快曙光健士公司、兴茂钛业公司上市步伐,推动昌建地产、裕松源药业海外上市,加快中大生物、利通橡胶股份制改造,到“十二五”末力争全市新增上市企业3家以上。
    
    五、大力推进服务业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商贸物流中心
    坚持把发展服务业作为经济优化结构、转型升级的重大任务,充分发挥我市市场区位优越等有利条件,实施服务业攻坚行动计划,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占比提高、结构优化。
    15.推进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规划建设。把“两区”作为服务业集聚发展的重要载体,科学编制建设和发展规划,加大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培育产业高集聚、产出高效率、功能高复合、空间高密度、就业高容量的服务业集群。市商务中心区要结合西城区开发建设,科学谋划产业业态,强力抓好项目招商运营,引进一批企业总部、结算中心、后台服务等高端服务业,确保框架基本形成、承载能力增强、服务业集聚态势初步显现。各县区要结合旧城区改造、“城中村”改造和“退二进三”,推进特色商业区建设,提升商业业态层次,优化商贸流通网络,打造产业特色明显、服务功能齐全、具有一定辐射带动作用的县域商业中心。
    16.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和商贸流通业。发挥优势、整合资源,着力发展冷链、粮食及农产品、家电及电子消费品、汽贸等专业物流。加快推进双汇全国冷链物流网络扩建、豫中南汽贸城三期、沙河港物流园区、淞江综合物流园区等重点物流项目建设。规划建设以电子消费品虚拟交易为主的专业市场和辅助物流    设施,打造辐射豫中南、连接郑州的电子消费品交易中心。积极申办肉类进口口岸、保税仓库和漯河海关,争取开通漯河至郑州航空港的卡车货运航班和漯河至青岛的集装箱运输班列,建设漯河“无水港”。优化市区商业网点布局,促进核心商业圈持续繁荣,规划建设一批次级商业中心,搞好大型批发市场、专业市场改造提升。完善农村市场流通体系。
    17.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推进电子商务园区建设,抓好智能物联港、新兴信息港等项目建设,加强与郑州航空港跨境电子服务试点和全省“十百千”网络促销工程对接,争创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整合信息网络平台,推进“三网融合”,发展和应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加快发展金融保险业,引进股份制银行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力争村镇银行实现县域全覆盖,推进担保公司健康发展。培育发展创意研发、商务会展、健康服务、养老服务、中介服务、社区服务等新型业态,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
    18.繁荣发展文化旅游业。挖掘特色文化资源,推动许慎文化、贾湖文化、小商桥文化等历史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促进舞阳农民画产业化发展,发挥好周彦生艺术研究院的作用,争创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示范基地。
    实施沙澧河景区文化旅游提升工程,推进凤凰岛旅游度假区等重点项目建设,完善旅游服务功能和景区基础设施,培育一批精品景区和线路,配套发展吃住行游购娱等服务项目,加大文化旅游宣传推介力度,使我市成为区域性旅游目的地。
    
    六、加快壮大县域经济,夯实全市经济发展基础
    坚持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做大经济总量、壮大整体实力的关键举措,健全政策激励措施,促进各县区狠抓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产业培育等重点工作,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综合实力。
    19.狠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用好产业集聚区和特色商业    区载体,围绕招大引强、产业培育、延链补链,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和承接转移,突出抓好能够支撑带动县域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不断掀起项目建设高潮,形成“十二五”投资和发展高峰期。
    到“十二五”末,每个县区要开工建设投资超10亿元项目5个以上、投资超30亿元项目1个以上,争取在引进投资超50亿元、超100亿元项目上实现突破。
    20.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围绕加快工业、服务业、现代农业发展,因地制宜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强化县域经济的产业支撑。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优势企业集中,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采取兼并重组、战略合作等方式组建企业集团。
    突出抓好产业集聚区建设,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完善基础设施、搞好功能配套、强化综合服务,加快主导产业集群集聚,打造县域经济重要增长极。落实“飞地经济”政策,各县区新招引项目严格按功能定位入驻相应产业集聚区,收益按比例分成。到“十二五”末,每个产业集聚区培育出3~5家销售收入超10亿元、超20亿元的骨干企业,培育出1个年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主导产业集群。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深入实施双汇产业化工程提升行动,围绕面制品、畜牧养殖及加工、果蔬加工等,壮大龙头企业群体,带动形成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
    21.抓好县城和重点镇建设。
    临颍、舞阳两个县城建设以扩容提质、增强承载力为主要目标,着力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断提高吸纳要素、承载产业、带动就业和集聚人口的能力,尽快形成规模适度、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特色县城。
    选择区位条件优越、产业基础较好的中心镇,提高镇区规划编制标准,实施镇容镇貌综合整治,提高产业支撑能力,逐步发展成现代小城镇。
    22.激励县区争先进位。在全市开展县区争先进位竞赛,每个县区制订争先进位计划,选择1个省内先进县区作为赶超对象,明确赶超时限和进位目标,紧盯省、市考核指标,加快争先进位    步伐。争先进位情况与县(区)领导班子考核奖惩、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挂钩。
    
    七、提高城市建设水平,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围绕建设生态宜居名城,突出内涵式发展,高标准推进重点区域、重要节点和标志性街区的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实现城市面貌显著改观。
    23.搞好城市规划设计。按照打造“中原水城、生态绿城、食品名城、休闲商城”要求,加强总体规划、专项规划、特色风貌、建筑风格等顶层设计工作,为城市发展提供科学指导和遵循。完善城市规划体系,编制完成城市特色风貌规划、各类专项规划和漯河新区发展规划及起步区详细规划,高标准规划设计城市重点区域、重要节点和地标性建筑。
    严格规划审批管理,加强规划执法检查。
    24.推进重点区域、重要节点和标志性街区开发建设。根据地理位置、产业基础、发展优势等条件,突出抓好沙澧河休闲观光带、西城商务文化区、东部复合功能区、沙南特色商贸区、沙北行政服务区、民俗风情文化区等重点区域开发建设,形成分工合理、功能互补、联动发展的“一带五区”格局。围绕打造城市新亮点,突出抓好沙澧河交汇处、荣昌商业广场等重要节点开发建设,形成一批彰显城市特色与魅力的高品位景观节点。规划建设标志性街区,突出抓好西城区金融商务中心、人民路城市综合体、河上街民俗风情文化街等开发建设,打造一批具有震撼力、吸引力和鲜明地域特色的现代街区。
    25.推进漯河新区、西城区开发和旧城区、“城中村”改造。
    漯河新区要科学论证发展定位,精心编制各项规划,以双汇总部基地为龙头,围绕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起步区和重要功能区建设尽快启动、加快推进。西城区要以实行属地管理为契机,全面掀起开发建设热潮,争取到    “十二五”末成规模、出形象。
    “两区”开发建设要充分发挥滨河优势,突出水、绿两个基本要素,彰显生态水韵特色。坚持把加快旧城区和“城中村”改造作为改善城市环境的重点任务,按照统筹规划、规范运作、配套改革、综合开发的要求,实施旧城区和“城中村”改造3年行动计划,到“十二五”末“两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26.搞好水污染和大气污染防治。抓好工业节能减排,加快旧城区企业“退二进三”,推动工业企业搬迁。强化重点河流保护,对黑河、颍河、三里河等河流区域实行综合治理,实施一批废水深度治理、污水净化处理等重点工程,确保生产废水达标排放、生活污水有效处理。加快雨污分流管网建设,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推进工业企业脱硫脱硝、扬尘控制、机动车污染控制、油烟污染专项整治。加强环境执法监管,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加强生态林业建设和公共绿地保护,提高城乡绿化水平。城市饮用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率达到100%,过境主要河流断面达到省定目标要求,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全省前列。
    
八、切实加强领导,为抓好六项重大攻坚任务提供保障
    27.加强组织实施。把六项重大攻坚任务纳入市委、市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市委常委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定期听取推进情况汇报,市重点项目例会及时研究解决相关问题。对六项重大攻坚任务实行项目化管理,把每项任务分解细化到县区、市直相关单位,逐一明确工作任务、工作标准、工作责任、时序进度、完成时限。对事关发展全局、需要合力攻坚的重大项目,由市四大班子领导分包,全力推进突破。加强督察问效,采取观摩督察、暗访、专题评议等形式,对六项重大攻坚任务推进情况进行督促检查,督察结果通过新闻媒体公布,对推进有力、成效显著的单位通报表扬,对敷衍应付、落实不力的通报批评。
    28.强化政策支持。对六项重    大攻坚任务涉及的重点工作、重要产业、重大项目,在落实现有支持政策的基础上,制定新的富有含金量的政策,给予重点倾斜扶持。对招大引强的重点项目,优先安排建设用地指标,投资3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实行“特事特办”,在项目报批、用地、融资、用工等方面给予特优支持,并对招引项目有功人员予以重奖。
    凡本土企业扩大产能、新上项目,享受与外来企业同等政策待遇。
    对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产业重大项目,工业用地的出让挂牌价按照国家公布的基准地价执行,土地出让金除省以上文件规定需要提取的费用外全部返还,新上项目产生的税收地方留成部分全部奖励县区,特别重大的项目“一事一议”给予特优政策支持。对服务业重点项目,在建设用地、财税补贴和奖励等方面给予支持。
    建立重点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在技术改造、项目建设、创新平台打造等方面给予支持。
    29.严格考核奖惩。加强对六项重大攻坚任务的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县级领导班子工作实绩和干部选拔使用的重要依据。
    充分运用全省市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评价、产业集聚区考核评价等考评结果,把六项重大攻坚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加分因素,综合评价县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对综合考评成绩好、排位靠前的,或在全省综合实力排位前移较多的,市委、市政府予以表彰奖励;综合考评成绩较差、排位靠后的,予以批评惩戒;凡重大攻坚任务未完成或在全省排序明显后退的,无特殊原因,相关责任干部一年内不得提拔重用。
    30.营造良好氛围。市宣传部门要围绕推进六项重大攻坚任务,制订宣传方案,组织新闻媒体开辟专题专栏,加强舆论宣传引导,改进新闻报道工作,着重将镜头和笔触对准建设一线,对准基层和群众,重点宣传报道各县区、各单位招商进展情况、项目落地情况、产业发展情况、争先进位情况、工作推进中重点难点问题解决情况,及时发现总结推进六项重大攻坚任务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营造明争暗赛、比学赶超、竞相发展的浓厚氛



Copyright@ 2007 WWW.LHFIC.ORG.CN

地址:漯河市沙北路3号     电话:0395-3138207    备案号 :ICP备0706056